解决了pps阻燃板的室外进风口布置问题
在pps阻燃板的设计中,室外出入口的布置往往被忽略,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或屋面、***型底盘地下车库采光通风井口***部等部位经常出现问题。其性能如下:
1)进风口与出风口布置紧密;
2)在出口门头甚至安全疏散通道上设置排烟口;
3)风口尺寸应根据连接风道的尺寸选择,有效面积不足;
4)表达不符合深度要求。
分析结果如下:

1)在***种情况下的烟气短路,缺乏基本的专业概念,也显然违反了GB 50016 - 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构建规则”)文章9.4.7(机械防烟加压空气系统和排烟系统的室外空气摄入量低于适当的装饰的口户外吸烟,和高差不应低于3.0米;在水平布置时,水平间距不得小于10米)和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格”)***8.3.9条(机械压力鼓风机……风机的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平衡分配、新风入口无火无烟的规定确定。当排风(烟)设置在地下室采光通风井口***部时,如不进行***殊处理,更容易发生气流短路。
2)***二种情况缺乏消防安全的全局观,没有考虑安全出口的功能和要求。排烟系统的目的是保证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而设置在出口的排烟口可能会严重阻碍人员疏散的安全,这完全违背了排烟系统的初衷。此外,安全出口往往是排烟时的出风口,上述做法又违反了《建筑条例》***9.4.7条的要求。
从通风技术的角度看,火灾排烟可视为一种事故排烟。GB 50019—2003《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5.4.5条规定:不应安排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方”,原则是一样的。
3)室外进、出口百叶结构包括防雨叶片、滤网等,在空气流通路径中形成较***阻力,减少了有效通风面积。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则难以保证风量。
4)表达式不符合深度要求。例如,地下室平面表示有通风井,出地面后通风井消失;或标记“细部建设”,将专业间的合作关系转变为相互替代;
或只注意风口的面积或***小,而不标明安装高度;等等。相应的纠正措施建议如下:
1)认真执行《施工规程》***9.4.7条和《高标准》***8.3.9条的规定,确保进排气口布置错位。
2)室外排烟口应尽量远离安全出口或安全疏散通道。
3)风口尺寸不能简单地根据连接风管的尺寸来确定,而是要根据保证有效通风面积的计算来确定;表4.1.4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hvac•电力(2009年版)(以下简称“措施”)表明“通用百叶窗的屏蔽率是50%,也就是说,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倍的面积连接空气管,这是非常必要的。
4)所有安装在外墙或地轴上的进、排气口,均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4.7.5条的要求,明确标注其尺寸和安装高度。